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糖尿病



根据马来西亚全国健康与疾病调查的结果发现,估计2010 年有340 万人的了糖尿病,在五个糖尿病患者里,就有4 个死于心脏病而每小时就有六宗新的中风病例。在全世界,每十秒钟就有两个人患上糖尿病,每十秒钟就会有1 个人死于糖尿病,每 30 秒就会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槟城消费人协会)

以上的数字看来很惊人,但是我们对这种疾病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就好像流行感冒这样,没什么好怕的。 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不管是家人或朋友就会至少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也许你自己有一天也不小心领了这一张牌。当然现今的医疗设备有办法控制糖尿病,但是以西方的医学,糖尿病是要长期吃药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患上糖尿病就必须开始吃药至到我们死为止。

糖尿病的人会有几种的症状例如容易口渴,频密的小便, 眼睛看东西模糊和突然的消瘦。当你发现你有着一些症状你就要小心了,可能你已经中招了。长期的糖尿病会导致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双目失明. 这些都会常在糖尿病的患者身上看到。

糖尿病有的医吗? 在西医的角度,糖尿病是没得医的,需要靠药物来控制血糖,但是在营养自然疗法里面,却有很多人从糖尿病康复回来。自然疗法所提倡的就是把食物当成药物,让食物慢慢的调理我们的身体,因为药物没有办法被身体的细胞利用,药物只能干扰身体的运作来控制病情。 食物就不一样了,它能被身体利用来修补损伤的组织。

要用食物来调理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取,因为胰岛素的制造需要各种不同的氨基酸,接下来就是维他命B的摄取,胰岛素的制造过程需要维他命 B的参与,除此以外,它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以帮助糖分的运用。铬,一种对糖尿病非常有帮助的矿物质,它可以从慥米里找到。运动也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所以适量的运动也有帮助的。 少吃白米饭和面条,因为他们消化了就是糖,当然也要少吃白糖咯。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给一点耐心,注意我们的饮食,做适量的运动,慢慢的,糖尿病是会好起来的。

明年的展望


今年无法完成我所定下的目标, 但是却让我接触到了一身中最受用的东西,这要感谢我弟弟,介绍了我这个东东。。哈哈。从中让我看到了人生不一样的一面,真的受用不浅啊。新的一年希望可以再往着一方面深入。当然最重要就是要赶快毕业啦。新的一年要学会开始收藏了,要把所有好的东东都收藏起来。哈哈,祝大家新年快乐,2011 我来咯!! happy new year!!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一个父亲的感言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

“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数据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数据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云莉雅)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素食者的三宝


素食是可以让身体便得更好,但是如果天天都吃青菜豆腐的话就会吃到脸青青。素食者最容易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B,蛋白质可以从各种豆类摄取,但很多人却不懂得需要从那里摄取维生素B。维生素B对身体那么重要吗?我可以说它对我们非常重要。它几乎参与了我们身体所有的生物化学作用,从糖份的运用到蛋白质的运用 都需要维生素B的帮助,各种消化液和荷尔蒙的制造也需要它的帮助,当然维生素B,分成好几种,这里就不细说了。

在这里想要为大家介绍三种可能大家比较少接触到的,但含有非常高营养价值的食物。
第一个就是小麦胚芽(wheat germ),它含有35种身体必须但无法制造的营养素,包括了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各种矿物质。第二个是酵母粉(brewers yeast/nutritional yeast) ,它也含有人体所需的38种营养素,刚开始吃酵母粉会觉得它的味道有一点怪,但是久了就会觉得它是一种自然的香 。这两种食物都相当的完整的。第三种是卵磷脂 (soy lecithin) ,这种食物可以帮助乳化胆固醇和脂肪从而降低不好的胆固醇和防止血管阻塞。这三种食物都可以在有机店里找到。


要如何食用这三种食物呢?很简单,只要把它们参在一起就可以食用了,你可以把它参在饮料里喝,可以撒在汤里面,又或者直接撒在饭上面一起吃。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加上一两勺‘三包’在我的饮料里喝。

以下是调配‘三宝’的份量:

小麦胚芽 :卵磷脂 :酵母粉 (7 :2 :1)
调配好过后可以把它收在冰箱。

我们的肝脏可以制造卵磷脂,所以健康的人摄取的份量不需要太多,但是如果有肥胖或高胆固醇的问题,卵磷脂的份量可以稍微调高。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饭配菜vs 菜配饭


白饭是我们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有好多人一天没有吃到白饭感觉好像周身不自在,好像少了什么似的。哈哈,我就是其中之一每天都会吃饭。后来才发觉原来白饭是很多慢性疾病的罪挥祸首。看回我们亚洲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患糖尿病的年龄逐渐下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例不断在增加,这些都跟我们吃太多白米和面有关系。

来看回我们日常的饮食。我们的三餐很多人都以面食或饭来喂饱我们的肚子。如果吃面的话,一碗面里,大部分的是面条,再加几条青菜和几片的肉,如果吃饭的话,就是一大盘的白饭,一些的菜加上少许的肉就搞定了一顿午餐或晚餐,不知不觉地,面条和白饭就变成了我们的主食。白饭和面条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也就是糖分其他的维他命和矿物质是很少的。这样的饮食还均衡吗?其实当我们的饮食有了主食,营养就很难达到均衡了。我们很多东西都不会吃过量,就唯有白饭和面条我们常常都会吃过量的。淀粉吃下去了需要的身体的酵素来消化,但是消化了的糖分只能提供身体热量却没有办法补回用了的酵素,一天两天时没问题的,但久了,问题就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了,胰脏长期的大量分泌胰岛素而造成后期的分泌不足导致糖分没有办法利用,结果就留在血液造成血糖过高。现代的人,很多吃饱了不是站着就是座着,基本上,身体不需要那么多的糖分来提供热量,多余的热量就会转换为脂肪收在身体久而久之就变成肥胖了。

在一天的饮食里面,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每一餐的饮食,我们可能很难吃到所有身体所需要的养份,但是我们尽量的摄取多样化的食物,通常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是“以饭配菜”吃(一大盘的饭加一些菜),现在呢我都会尽量的把它倒转,“以菜配饭”吃 (一大盘各种不同的菜加一些的饭),一口的饭至少有一口的菜, 蔬菜的纤维可以让糖分慢慢的在肠道被吸收,这样血糖就不会突然的上升也就不會對胰臟帶來負擔。可以建议大家在搭配一些五谷杂粮在白饭里,尤其是慥米,它里面含有一种矿物质叫,这种矿物质可以协助胰岛素的运用,很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吃。

在我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是无法每一餐都能做到‘菜配饭’,但在未来的日子,一定会选择以这种饮食方式。